loading

Loading

《山海经》摘要

分类:未分类
字数: (478)
阅读: (0)
0

《山海经》中的神话地理与神兽考

一、《山海经》的文献价值

《山海经》成书于战国至汉代,是中国古代地理志与神话集大成之作。全书共18卷,包含《山经》《海经》《大荒经》三部分,总述天下山川、草木、鸟兽、异人等地理信息。

二、典型神兽考

1. 神鸟类

  • 精卫(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):衔石填海的鸟状神兽,象征不屈精神
  • 鸾鸟(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):五色文身的祥瑞之鸟,鸣声如乐

2. 神兽类

名称出处特征
毕方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火鸟,所过之处生火
应龙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蛇身人面的治水神

三、地理记载分析

1. 典型地理单元

  • 西山经(今陕西、四川一带)
  • 北山经(今山西、内蒙古地区)
  • 海内经(中原及周边区域)

2. 河流体系

记载主要河流包括黄河、济水、洛水等,其中黄河支流达300余条。

四、神话叙事特征

1. 创世神话

《山海经·大荒》记载混沌初开、女娲造人的原始叙事。

2. 治水传说

  • 大禹治水:疏导而非堵塞的治水理念
  • 共工触山:引发洪水神话

五、学术研究现状

现代学者多从考古学、民俗学角度解读,如闻一多《伏羲考》、袁珂《山海经译注》等著作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170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