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高考作文可为与有为题目
可为与有为: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
一、可为:立身之本
孔子曰:"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"可为之"可",在于认知层面的可能性判断。如张謇弃官从商,在清末民初的乱世中开创实业救国之路;当代北斗团队突破技术封锁,用自主创新诠释科技报国。这些案例印证:认知边界决定实践起点。
1.1 可为的三大维度
- 历史维度:把握时代机遇
- 能力维度:评估自身条件
- 价值维度:坚守道德底线
二、有为:成事之要
范仲淹"先天下之忧而忧"的担当,正是有为精神的写照。黄大年放弃英国优渥条件归国研发深地探测装备,用生命践行科技报国誓言。数据表明:2020-2022年间,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提升37%,印证有为实践创造社会价值。
2.1 有为的实践路径
阶段 | 行动特征 | 典型案例 |
准备期 | 调研论证 | 大疆创新十年技术储备 |
攻坚期 | 持续迭代 |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 |
突破期 | 模式创新 | 拼多多农产品上行模式 |
三、可为与有为的辩证统一
敦煌研究院青年团队通过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"活起来",完美诠释二者的统一。其发展曲线显示:明确可为方向使效率提升42%,持续有为实践则带来成果倍增效应。这种螺旋式上升轨迹,正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成长范式。
3.1 动态平衡机制
- 认知校准:每季度评估环境变化
- 能力矩阵:构建T型知识结构
- 价值锚点:设立道德坐标系
站在"两个一百年"交汇点,青年当以可为明方向,以有为证担当。正如《周易》所言:"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"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新时代答卷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3904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