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栖的拼音和意思
两栖动物的定义与特征
1. 概念解析
两栖(liǎngqí)指一类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存活的脊椎动物。它们的生理结构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,例如皮肤既可作为呼吸器官,又需要湿润环境防止脱水。
2. 主要分类
- 无尾目:包括青蛙、蟾蜍等,幼体用鳃呼吸,成体发展出肺和皮肤呼吸
- 有尾目:如大鲵(娃娃鱼),保留鳃结构并具备侧线系统
- 无尾目:蝾螈、大鲵等,部分种类具有毒性皮肤腺体
3. 栖息地要求
两栖动物对栖息地湿度要求严格,常见于以下环境:
环境类型 | 典型代表 | 湿度需求 |
近水区域 | 蛙类、蝾螈 | 土壤湿度>60% |
溪流周边 | 大鲵 | 水体温度18-25℃ |
4. 繁殖特点
卵生繁殖是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,多数种类需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。例如:
- 青蛙:雌性每次产卵400-2000枚
- 大鲵:雌性产卵量可达20000枚以上
5. 保护现状
全球约40%的两栖动物濒临灭绝(IUCN, 2021),中国重点保护物种包括:
- 国家一级:大鲵
- 国家二级:中国大鲵、虎纹蛙
(王某某,2020《中国两栖动物志》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2485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