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
苏轼在玉堂读杜牧之的文学启示
历史背景
元祐年间,苏轼任翰林学士院(别称玉堂)直史时,曾系统研读杜牧诗集。这一事件被载于《东坡志林》卷五,揭示了北宋文坛对晚唐诗歌的重新发现。
杜牧作品选析
- 《泊秦淮》:"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"展现其擅长以景寓意的笔法
- 《秋夕》:"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"体现细腻的宫廷生活描写
- 《过华清宫》:"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"包含深刻的社会批判
苏轼评点
“牧之诗情韵并胜,如《金谷园》诸篇,有亡国之音而无怨怼之语”(《东坡题跋》卷一),特别赞赏其“以绝句为长”的创作特点。
艺术比较
对比维度 | 杜牧 | 苏轼 |
---|---|---|
题材倾向 | 宫廷/历史 | 民生/哲理 |
语言风格 | 清丽俊逸 | 豪放洒脱 |
情感表达 | 含蓄深沉 | 直白奔放 |
文学影响
此次研读促使苏轼创作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,其中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”成为宋代士大夫的集体精神写照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2407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