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百度百科
量子力学基础理论
1. 粒子波粒二象性
量子力学核心特征之一,实验证实光、电子等微观粒子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。
- 双缝干涉实验(托马斯·杨,1801年)
- 电子衍射实验(戴维森-革末实验,1927年)
2. 基本作用量
量子系统演化遵循薛定谔方程,基本作用量单位为约化普朗克常数ℏ(1.0545718×10^-34 J·s)。
物理量 | 符号 | 单位 |
普朗克常数 | h | 6.62607015×10^-34 J·s |
约化普朗克常数 | ℏ | 1.0545718×10^-34 J·s |
3. 测不准原理
海森堡提出,位置与动量无法同时精确测量(Δx·Δp ≥ ℏ/2)。
该原理源于量子态的波函数本质
4. 基本粒子分类
- 费米子(如电子、夸克):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
- 玻色子(如光子、希格斯玻色子):可占据同一量子态
5. 实验验证
量子纠缠实验(阿斯佩实验,2022年)证实超距作用符合量子力学预言。
量子计算原型机“九章”(2020年)实现量子优越性。
6. 文献参考
- 《量子力学原理》(费曼著)
- 《量子场论》( Peskin & Schroeder)
- 《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》(Nielsen & Chuang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1812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