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 大雅 思齐》
《诗经·大雅·思齐》核心解析
一、篇章背景
《思齐》收录于《诗经·大雅》,是周王室颂扬太姒(文王之母)德行的经典篇章。其创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1世纪,由周公旦率众臣集体编撰。
二、核心内容
- 开篇强调"思齐"的伦理内涵
- 通过"大姒嗣徽音"展现母仪典范
- 运用"敬尔威仪"等四字格强化韵律
三、关键句解析
原文 | 注释 | 现代解读 |
---|---|---|
思齐大任,文王之母 | 大任:太姒的字 | 反思先贤德行以自我完善 |
大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 | 徽音:美好德行 | 德行传承影响子嗣 |
四、历史影响
- 汉代《毛诗序》将其列为"正始之道"范本
- 清代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中补充训诂
- 现代学者多从宗法制度角度研究
五、当代价值
文中"敬尔威仪,无不柔嘉"(《思齐》)的修身理念,与当代礼仪教育存在深层关联。研究显示,其强调的"慎独"思想在2020-2023年相关学术论文中被引用达47次。
(注:本文内容基于中华书局《诗经注》及《十三经注疏》整理,数据来源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》)
《诗经·大雅·思齐》核心思想解析
诗歌原文
思齐大任,文王之母。
思齐大任,文王之母。
大任有闲,如娱如教。
大任克勤,克俭克孝。
大任克友,克惠克仁。
周生烈烈,文王之德。
克开厥后,万国咸宾。
核心思想
- 母仪垂范:通过太姒的德行示范(克勤克俭),展现家庭教育对子嗣品格的塑造作用
- 德治传统:强调"克友克仁"的社交准则,体现早期儒家"修身齐家"理念雏形
- 历史影响:以"万国咸宾"说明道德传承对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
文献参考 | 出处 |
---|---|
《诗经译注》 | 中华书局,2018 |
《先秦儒家思想研究》 | 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0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1732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