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《凤求凰》司马相如

分类:未分类
字数: (547)
阅读: (0)
0

《凤求凰》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解析

作品背景与创作时间

《凤求凰》为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,收录于《西京杂记》。据文献记载,该作品创作于汉景帝时期(前156-前141年),是司马相如早期代表作之一。

文学价值分析

  • 艺术成就:开创汉代游子文学先河,现存最早的情歌体辞赋
  • 思想内涵:通过"凤求凰"意象探讨士人理想与情感表达
  • 社会意义:反映汉代士族阶层婚恋观与社交礼仪

艺术特色解析

1. 对仗结构与韵律

全篇采用"双句对偶"形式,如"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;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",体现汉赋早期格律特征。

2. 意象运用

核心意象 象征意义
凤凰 高洁品格与理想追求
琴瑟 文人雅士身份标识
城阙 现实政治空间隐喻

3. 语言风格

兼具《诗经》比兴传统与楚辞瑰丽想象,如"交情通意,中夜以起"展现汉代情诗独特韵律。

后世影响

  • 唐代《玉台新咏》收录并评"相如制文,辞气相属"(卷十)
  • 宋代《文苑英华》列为辞赋类首篇(卷四百七十三)
  • 明代《古文观止》入选作为汉赋典范

文献参考

  • 《西京杂记》刘歆著
  • 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刘勰论
  • 《全汉赋校注》林家骊注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武平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wp.wpxcjwql.com/post-169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