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者荣耀这五年到底赚了多少钱?扒一扒那些藏在财报里的真相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腾讯财报突然笑出声——朋友在微信群里争论「王者荣耀是不是凉了」的时候,这游戏去年居然又悄咪咪赚了20多亿美金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在地铁上看到全车厢都在打排位的盛况,当时谁能想到这游戏能火这么久?
一、2015-2017:从爆款到印钞机
记得2016年春节回老家,上初中的表弟缠着我帮他买赵云皮肤的时候,我就该意识到事情不简单。那会儿游戏刚公测三个月,日活已经冲到1000万,但腾讯自己可能都没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:
- 2015年11月:公测首月流水才3000万,团队在深圳科兴科学园天天加班改BUG
- 2016年底:春节限定皮肤「凤求凰」单日卖出1.5亿,直接把服务器挤崩了
- 2017年Q2:靠「长城守卫军」版本月流水突破30亿,比当时80%的A股上市公司年收入都高
年份 | 预估年收入(人民币) | 关键事件 |
2015 | 3.5亿 | 公测版本英雄仅20个 |
2016 | 68亿 | KPL职业联赛启动 |
2017 | 186亿 | 海外版《Arena of Valor》上线 |
最夸张的是2017年夏天的「夏日狂欢」版本,我大学室友硬是氪了2000多抽武则天,后来才知道那周有470万玩家同时在线抢新英雄。现在看财报里「网络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8%」那行小字,说的可不就是这群疯子上交的工资?
二、2018-2020:天花板在哪?
2018年吃鸡手游横空出世的时候,好多人都说MOBA要过气了。结果你看这数据:
- 2018年营收140亿(同比下降,但别忘了这是版号冻结年)
- 2019年靠「战令系统」杀回190亿,日均流水比上海静安寺商圈还高
- 2020年疫情居家期间,情人节皮肤「时之恋人」单日销售额破3亿
有个做游戏运营的朋友告诉我,2020年他们最骚的操作是把6元皮肤做成系列。看起来便宜,结果用户付费率直接翻倍。「就像超市门口1块钱的鸡蛋,进去总能再买点别的」——这招让王者在那年Q2的ARPPU(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)涨到185元,比2019年同期高了40%。
海外市场那些事儿
虽然《Arena of Valor》在欧美没干过《Mobile Legends》,但在越南泰国这些地方简直疯了。2019年我在胡志明市网吧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围着看AWC比赛,后来查数据发现:
地区 | 2020年收入占比 |
中国大陆 | 89% |
东南亚 | 7% |
欧美 | 4% |
(数据来源:Sensor Tower 2021年报告)
三、2021-2023:当「国民游戏」撞上防沉迷
记得2021年8月防沉迷新规出台那天,我们游戏群里哀嚎遍野。但翻腾讯财报会发现个有趣现象:
- 2021年Q4未成年人流水占比从4.8%降到1.5%
- 但25-35岁女性用户氪金量同比涨了23%
- 2022年「山海经」系列皮肤让30岁以上用户付费率首次突破40%
去年有个做直播的朋友说,现在王者「像中年男人的茅台」——00后可能去玩原神了,但那些2016年就开始玩的老玩家,现在反而更愿意为168块的传说皮肤买单。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2023年它还能稳居全球手游收入榜前三(数据来源:App Annie)。
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赚钱密码
凌晨三点翻完所有能找到的财报,发现几个反常识的点:
- 英雄价格:2015年最贵英雄68元,现在新英雄首周折扣只要38,但皮肤均价从45涨到89
- 赛事变现:2022年世冠奖金池700万美元,但带来的直播版权和赞助收入超2亿
- 社交裂变:去年「组队消费」功能让战队系统用户付费率提升17%
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上周在星巴克,隔壁桌两个穿西装的大哥在讨论「要不要给战队兄弟送周年庆皮肤」。你看,八年过去了,这游戏早就不只是游戏,倒成了某种中年人的社交货币。
窗外天都快亮了,最后贴个近三年数据吧:
年份 | 全球预估收入(亿美元) | 日均活跃用户(万) |
2021 | 28.5 | 5400 |
2022 | 22.3 | 4900 |
2023 | 20.8 | 4500 |
(数据综合自腾讯年报、SuperData及第三方监测)
咖啡已经喝到第四杯,突然发现王者荣耀这营收曲线特别像我们这代人的青春——2016年野蛮生长,2018年遭遇瓶颈,现在嘛...就像我那个退游三年最近又装回来的发小说的:「妈的,赵云怎么又有新皮肤?」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