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茶馆听见几个棋牌玩家闲聊,张叔边搓麻将边说:"现在游戏里的红包赛,还没我家孙子抢班级群红包有意思。"这话让我想起上周帮老东家设计的斗地主比赛活动,数据居然比预期低了40%——看来用户体验优化这事,还真得蹲在用户脚边看他们怎么玩。
一、活动目标要像糖葫芦,看得见够得着
去年《欢乐斗地主》春节活动就是个...
趁着周末大扫除,隔壁张阿姨拎着刚买的立白天然御品洗衣液来串门:"这新出的柚子香型真不赖,我家那口子的白衬衫领子搓两下就干净了。"作为小区里的"洗衣液达人",我翻出手机里收藏的用户反馈,发现最近三个月各大平台上关于立白洗衣液的讨论确实热闹。
一、用户眼中的立白洗衣液画像
综合天猫、京东等平台2023年6-8...
上个月路过社区养生馆,橱窗里泛黄的海报还在用“全场五折”的老套路。老板娘叹着气说,现在发传单就像撒雪花,刚落地就化了。这让我想起中医馆张姐的转变——她把祖传的艾灸配方写成奶奶的故事印在宣传页,预约量两周翻了3倍。
一、为什么养生海报需要“呼吸感”
市调机构《健康传播研究》数据显示:带故事元素的养生类海报,...
周末在咖啡厅里,隔壁桌两位创业者正为新品发布会犯愁:"咱们那个视频推广方案,用户光看不互动咋整?"这句话让我想起上周帮某母婴品牌策划的案例——他们通过设计点赞解锁福利的玩法,三天内把互动率从5%拉到37%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视频活动里那些让人忍不住参与的互动机关到底怎么设计的。
一、让观众变成参与者的魔法按钮...
当传统玩具遇上现代户外场景
周末的公园草坪上,总能看到彩色竹蜻蜓划出的抛物线。这种源自战国时期的古老玩具,正在露营、野餐等现代户外场景中焕发新生。上周六在朝阳公园遇到的小插曲让我印象深刻: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同时玩竹蜻蜓,中学生追求旋转技巧,年轻情侣比拼滞空时间,带孩子的妈妈则专注记录飞行轨迹。
材料改良...
上周在小区超市门口,我看到店员把"最后3小时!鸡蛋买一送一"的牌子换成"鸡蛋库存仅剩20%",排队人数突然多了三倍。这种细微调整背后,藏着活动预热中最值钱的学问——心理战术。
一、饥饿营销不是简单的"数量有限"
星巴克每年圣诞季推出的限定红杯,总能在社交媒体引发打卡潮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他们在预热期会故意让...
周末逛超市时,你有没有注意过货架上的商品摆放?那些摆在视线高度的零食、收银台旁边的口香糖,都是精心设计的推荐策略。数字世界的用户留存也是如此——好的推荐系统就像超市里最懂你的导购员,总能让你找到心仪的商品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APP里的"电子导购员"都有哪些看家本领。
一、推荐系统的七种武器
每个...
一、为什么用户行为分析是教育机构的"听诊器"
去年帮某少儿编程机构做推广时,我们发现个有趣现象:60%用户会在课程介绍页停留3分钟以上,但最终只有8%的人点击购买。后来用热力图一看,原来关键的"试听预约"按钮被埋在了页面最底部,用户得像玩俄罗斯方块似的翻屏五次才能看见。
行为指标
优化前数据...
上周三下午三点半,咱们团队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线上事故——用户预约功能在并发访问时直接崩溃。复盘时发现,需求文档里漏写了关键的业务约束条件。这时候老张突然说:"要是当初画用户活动图时再仔细点..."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UML图表,真能成为咱们质量的守护神。
用户活动图不是花架子
记得刚入...
策划活动就像准备一桌年夜饭,得让每个来吃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菜。最近帮本地读书会做活动方案时,发现很多策划者容易在用户参与环节翻车——要么是自嗨型设计,要么把互动方式做得像问卷调查表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怎么让用户从「被动参加」变成「主动玩嗨」。
一、前期筹备的三大核心原则
上周帮婚庆公司改方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