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师须佐之男最终伤害计算指南
凌晨3点,我盯着游戏里须佐之男暴击时跳出的6位数发呆——这伤害到底怎么算出来的?翻遍攻略发现要么说得太玄乎,要么漏掉关键细节。干脆自己测试了200多场斗技,把计算逻辑掰开揉碎讲清楚。
一、先搞懂伤害计算的基本框架
所有式神的伤害都遵循这个基础公式:
- 最终伤害 = 攻击力 × 技能系数 × (1 + 伤害加成) × 暴击系数 × 防御减伤 × 特殊乘区
但须佐有三个特殊机制会让计算变得复杂:天威·霆耀的额外段数、雷殛的增伤层数、以及那个让人头大的"攻击力动态转化"。
二、须佐特有的伤害乘区
1. 天威·霆耀的隐藏机制
技能描述说"造成攻击120%伤害",实际测试发现:
攻击段数 | 基础1段+额外2段(每层雷殛增加1段) |
单段系数 | 120%×(当前攻击力/初始攻击力) |
重点来了:初始攻击力指的是战斗开始时白字+绿字总和。比如觉醒后3270攻击的须佐,开局被晴明贴灭降到2943,这个2943就会成为后续伤害的基准值。
2. 雷殛的叠加规则
- 每回合开始时自动获得1层
- 释放天威·霆耀消耗全部层数
- 上限5层,但第6回合会强制清零
实测发现4层雷殛时伤害大约是0层的2.8倍,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。具体每层增益如下:
雷殛层数 | 1 | 2 | 3 | 4 | 5 |
伤害增幅 | 40% | 90% | 150% | 220% | 300% |
三、实际战斗中的计算演示
假设你的须佐面板:
- 攻击力:8000(3000基础+5000御魂)
- 暴击伤害:270%
- 满级技能
- 对阵700防御的式神
场景1:第3回合释放4层雷殛
计算步骤:
- 防御减伤=300/(300+700)=30%
- 基础段数=1+4=5段
- 单段伤害=8000×120%×(1+220%)×2.7×30%
- 总伤害≈5×31,104=155,520
注意这个数值会浮动,因为攻击力转化用的是动态比率。如果中途被般若封被动,攻击力基准值会锁定在封印时的数值。
场景2:配合不知火二次行动
第二回合连续出手时:
- 第一次:消耗2层雷殛(90%增伤)
- 第二次:重新获得1层,但增伤只有40%
这里有个坑点:第二次伤害会比预期低很多,因为雷殛层数不继承。建议在行动条剩余30%以上时再普攻续BUFF。
四、影响伤害的冷门因素
1. 攻击力波动类御魂(阴摩罗、狂骨)会改变基准值,但心眼/破势这种固定加成的不会
2. 被八百比丘尼占卜之印反弹的伤害,仍按原始攻击力计算
3. 处于封印状态时,天威·霆耀的段数强制变为1段(但能吃到前置的雷殛加成)
凌晨4点半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测试时遇到个诡异情况:当须佐被神乐疾风拉起来时,有时会莫名丢失1段伤害。后来发现是疾风动画时间过长,导致雷殛层数没及时刷新...这种细节真的只有实操才会遇到。
最后给个懒人结论:想打出上限伤害,就卡4层雷殛+满暴伤+7000以上攻击,避开防御类式神。对了,千万别在对面有白藏主时硬刚,那个减伤能把300%加成的伤害压到五位数...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