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师书籍动漫版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1

当妖怪变成纸片人:阴阳师IP的书籍与动漫江湖
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刷完《阴阳师》最新动画番外篇,突然发现书架上那本积灰的《阴阳师·百鬼绮谭》漫画单行本。这玩意儿现在居然被炒到原价三倍——果然所有冷门爱好到最后都会变成理财产品(笑)。今天干脆聊聊这个IP在不同载体上的神奇变形记。

一、从梦枕貘到网易:一条被反复蒸煮的"妖怪年糕"

很多人不知道,现在满大街的SSR式神,其实祖上是正儿八经的文学作品。1986年梦枕貘开始连载小说时,恐怕没想到笔下那个"穿十二单衣吃黄瓜"的安倍晴明,三十年后会变成手游里抽卡玄学的代言人。

原著小说的三个冷知识:

  • 梦枕貘写第一部时穷到交不起电费,在蜡烛光下完成的稿子
  • 官方承认的"阴阳师系列"小说有18本,但同世界观衍生作品超过40种
  • 最厚的《生成姬》单本有526页,拿在手里能当健身器材

1.1 纸质书的"妖气"演化史

2003年中文版刚引进时,封面还是水墨风,现在新版已经变成手游同款炫彩鎏金。有次在二手书店翻到2005年的绝版,发现里面源博雅的台词和2018年再版的有微妙差异——

版本 经典台词对比
2005年版 "这风中有鬼的味道"
2018年版 "结界能量在波动"

(突然理解为什么老粉总说"原作党永不为奴")

二、动漫化的三次"觉醒"

2001年首次动画化时,制作组穷得连晴明的五芒星都要手绘,结果意外造就独特的胶片质感。去年重看DVD版,发现每集片尾演职员表里都藏着彩蛋:第三集原画师名单里混进了"八百比丘尼"的名字。

2.1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动画版本

  • 2001年老版:画风像褪色的和纸,BGM用了能剧梆子声
  • 2015年Q版:把鬼切画成三头身,结果被喷到官推道歉
  • 2020年网易版:每帧都在燃烧经费,但剧情魔改到原著粉联名抗议

最绝的是2018年那部剧场版,明明标榜"全CG制作",结果八百比丘尼的头发特效烧坏了三台渲染服务器——最后成片里她的发丝居然是用真人头发扫描的。这操作就很"阴阳师",既要高科技又要守传统。

三、书籍与动漫的"式神召唤阵"

去年帮朋友代购日版画集时,发现个有趣现象:同一个大天狗,小说插画版翅膀是乌鸦质感,动画设定集改成半透明,手游 artbook 又变成LED灯带效果...

不同载体下的式神差异:

载体 酒吞童子特征 妖刀姬特征
原著小说 总带着陈年酒糟味 刀鞘有梅花状血渍
2001动画 葫芦会随情绪变色 每挥刀就有花瓣飘落
手游衍生漫画 腹肌轮廓分明 发梢自带粒子特效

有次在动漫展和个coser聊天,她吐槽说:"现在还原动画版妖刀姬,得往假发里埋二十多根光纤,不然粉丝说不像。"你看,跨媒体改编到最后,受苦的总是道具师。

四、藏在版权页里的"百鬼夜行"

翻遍手头三十多本相关出版物,发现个隐藏规律:凡是有"网易游戏授权"字样的,书脊都比普通出版物厚0.3mm——因为要多印六页式神图鉴。最夸张的是《平安百物语》画集,附录的SSR概率公示表比某些游戏的用户协议还详细。

有个出版界的朋友透露,阴阳师IP衍生书的纸张都特别讲究:

  • 小说用轻型纸,追求"和风旧书"手感
  • 画集用128g哑粉纸,防止反光影响色准
  • 设定集居然掺了楮树纤维,说是能"镇住妖气"

(这年头连纸都要有玄学属性)

4.1 关于翻译的"言灵战争"

台版和大陆版的译名差异能吵上三天三夜。比如著名式神"青行灯",台版叫"青行燈",香港版译作"幽蓝提灯鬼"...最绝的是某个同人本把"阎魔"翻译成"地狱DJ",居然还卖脱销了。

窗外的鸟开始叫了,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3。突然想起《阴阳师》小说里晴明说过:"故事就像鬼怪,讲太完整反而会消失。"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