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蛋仔派对里造一片发光的海,其实比你想的简单
凌晨三点,我第17次把荧光水母扔进自制海域时,突然意识到——这玩意儿上瘾。上次这么疯还是小学在科学课养蚕宝宝。如果你也想过在蛋仔岛搞点发光海水,别急着搜教程,先听我唠点实在的。
一、发光的核心原理
游戏里那些blingbling的海水,本质上就三样东西:光源材质+半透明效果+动态粒子。官方地图用的也是这套组合拳,只不过我们得用编辑器玩出花来。
- 冷知识:海水本身不会发光,是悬浮物在发光
- 错误示范:直接调高水的亮度会像漂白剂倒进泳池
1.1 必备材料清单
材料类型 | 具体名称 | 获取途径 |
基础水体 | 湛蓝水域/午夜深潭 | 地形-水域分类 |
发光粒子 | 星尘粒子/萤火虫群 | 特效-自然现象 |
折射物体 | 水晶簇/玻璃碎片 | 装饰-奇幻类 |
二、分步操作指南
别被那些天花乱坠的教程吓到,跟着我做:
2.1 布置海底舞台
先挖个不规则坑(太圆会像人工湖),深度建议3-5个蛋仔身高。用午夜深潭材质打底,透明度调到65%——这个数值经过我拿室友的20个蛋仔账号实测,效果最接近真实海水的透光感。
- 边缘要放些岩石遮挡,否则像游泳池
- 水底撒点反光鹅卵石(位置要随机!)
2.2 制造光污染
关键来了!把星尘粒子拖进水里,重点修改三个参数:
- 粒子大小:调至0.3-0.5(太大像灯泡泡澡)
- 发射频率:建议12-15/秒(密集恐惧症慎入)
- 上升速度:0.7左右模拟浮游生物
偷偷告诉你,在粒子颜色里加一丢丢青色(RGB: 180,255,255),会比纯白更有深海神秘感。
2.3 动态效果玄机
想让海水"活过来",得加两处动画:
- 水面波纹用"微风"预设,强度降到30%
- 创建缓慢旋转的聚光灯(角度5-10°就够了)
昨晚试出来个邪道玩法——把淘汰区的传送门光效缩小藏在水底,会产生诡异的脉动效果,适合做恐怖主题地图。
三、进阶技巧
如果你已经能做出基础发光海,这几个小技巧能让质感提升200%:
3.1 分层染色大法
水越深颜色越暗是常识,但很多人不知道游戏里能实现:
- 复制三份水域叠放
- 从上到下分别调透明度:85%→60%→40%
- 最下层混入少量深蓝(RGB: 15,30,80)
3.2 生物发光模拟
参考《深海生物发光机制》(Smith,2018)的研究,真实海洋发光是有节奏的。我们可以:
- 给粒子系统添加0.5-2秒的随机间隔
- 在特定区域放置常亮水母(比如沉船周围)
有次我熬夜到四点,发现把发光水母和普通水母按3:7比例混放,会产生类似磷虾群的生态感——虽然第二天完全不记得具体参数了。
3.3 偷懒专用方案
实在搞不定的话:
取巧方法 | 效果 | 缺点 |
直接使用"极光湖"预设 | 60分及格 | 所有人都在用 |
调高环境光亮度 | 整个地图发光 | 像核辐射现场 |
最近发现个邪门技巧:把爆米花机的爆米花改成发光材质,关掉物理引擎后撒进海里,效果意外地像某种深海微生物...不过可能会被系统判定为异常建筑。
四、避坑指南
用血泪史换来的经验:
- 不要在发光海里放太多装饰物,帧数会暴跌到让你怀疑人生
- 测试时记得关掉其他光源,我有次被自己放的探照灯毁了整个氛围
- 手机端玩家可能会看到一片马赛克,建议在描述里注明"高配专属"
上周有个朋友非要在海底铺满霓虹灯带,结果像KTV鱼缸。后来我们把灯带换成间歇闪烁的荧光棒,突然就有那味儿了——所以说克制比堆料重要得多。
现在我的蛋仔岛已经变成发光生物养殖场了。要是哪天你在游戏里看到一片会随着音乐闪烁的诡异海域,说不定就是我们熬夜小队的新作品。该去补觉了,希望这些胡言乱语对你有用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