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有哪些要点
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有哪些要点?
最近有个做产品的朋友问我:“你们搞系统设计的,到底每天在折腾啥?”我笑着回他:“就跟盖房子一样,得先画图纸、选材料,最后还得盯着工人别把楼梯装反了。”其实,系统设计这活儿可比想象中复杂得多,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。
一、需求分析:别急着画图纸
上周我们团队就栽了个跟头。产品经理说要做个“支持百万用户”的聊天系统,等原型出来了才发现,人家要的实际是实时语音通话。你看,这就好比说要个自行车,结果给造了辆三轮车。
1.1 用户需求挖掘
- 带着录音笔参加需求会议(别相信自己的记忆力)
- 用5W1H法追问细节:谁用?在哪用?什么时候用?
- 画业务流程图时记得准备三色笔(正常流程、异常流程、特殊需求)
1.2 非功能性需求
指标类型 | 常见坑点 | 参考标准 |
响应时间 | 峰值和均值相差10倍 | ISO 25010标准 |
系统可用性 | 忘记维护窗口时间 | NIST SP 800-145 |
二、架构设计:给系统搭骨架
去年给电商平台做架构,老板非要上区块链技术。后来发现光数据同步延迟就超标3倍,这教训告诉我们:时髦技术不一定是解药。
2.1 技术选型三原则
- 团队熟悉度>社区活跃度>技术新颖度
- 留好逃生通道(比如同时支持SQL和NoSQL)
- 用决策矩阵打分(成本、性能、扩展性各占权重)
2.2 画架构图的秘诀
见过把微服务画成蚂蚁窝的架构图吗?好架构图应该像地铁线路图:
- 用不同颜分服务类型
- 流量走向要符合阅读习惯(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)
- 关键节点标注QPS和延迟数据
三、细节设计:魔鬼藏在按钮里
去年双十一,有个购物车按钮多加了1像素边框,结果点击率跌了18%。这事让我明白:再小的设计点都值得较真。
设计维度 | 检查要点 | 工具推荐 |
接口设计 | 版本控制字段必填 | Swagger |
数据库设计 | 索引不超过5个 | ERMaster插件 |
3.1 防错设计三板斧
- 在输入框旁放示例格式(比如日期框标注YYYY-MM-DD)
- 关键操作必须二次确认(删除时显示关联数据量)
- 错误提示要带解决方案(别说“操作失败”,要说“请检查网络连接”)
四、验证环节:别等上线才后悔
我们团队有个祖传的验证清单,每次评审前都要对着打勾:
- 是否考虑过凌晨3点的系统监控?
- 新功能会不会影响现有导出报表?
- 极端情况下的数据会撑爆存储吗?
有次发现文件上传模块没做类型限制,差点让测试人员上传了《新华字典》全本txt。现在想起来还后怕,要不是验证时多问了一句“能传多大的文件”,估计服务器早就宕机了。
4.1 压力测试小技巧
- 用真实数据量的1.5倍做测试
- 模拟网络抖动(丢包率设到3%)
- 记录首次报错时的并发数
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,显示器上的架构图还闪着微光。保存好设计文档,顺手给测试组的兄弟发了条消息:“明天上午十点,第三会议室见?”这就是系统设计师的日常,在理想与现实之间,搭建着数字世界的骨骼与血脉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