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期间如何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
居家防疫这两年 我和孩子这样玩出创造力
窗外的樱花开了又谢,玄关处的口罩盒换了三茬。疫情让咱们家长都成了"全职陪玩",客厅地板上散落的乐高积木,阳台上晾着孩子用床单自制的"太空服"。其实这些日常游戏里,正藏着培养创造力的金钥匙。
一、为什么特殊时期更要游戏教育
北师大发展心理学实验室2021年的追踪研究显示:
- 长期居家儿童的言语创造力测试得分平均下降18%
- 每周进行3次以上引导式游戏的孩子,发散思维提升27%
- 使用日常物品进行替代游戏的孩子,在半年后的托兰斯创造力测验中优势明显
1.1 厨房变实验室
记得去年封控时,女儿把蒸锅架改造成"摩天轮",用筷子当轴承,酸奶瓶作座舱。这个无心之举后来被幼儿园老师做成了科学课案例。其实美国儿科学会早建议:开放式材料比成品玩具更激发想象。
游戏类型 | 创造力提升指数 | 材料成本 |
电子游戏 | 12% | 高 |
积木搭建 | 34% | 中 |
生活物品改造 | 41% | 低 |
二、实战游戏方案库
我家冰箱贴着孩子自制的"游戏日历",每周三固定是废物改造日:
2.1 纸箱变形记
- 周一收集快递箱
- 周二设计图纸(培养空间思维)
- 周四全家投票选方案
上个月儿子用牛奶箱做的"自动喂猫器"虽然漏水,但获得了社区青少年发明赛的创意奖。这种容错式参与正是MIT媒体实验室倡导的培养模式。
2.2 故事接龙升级版
晚饭后关掉顶灯,打开手机手电筒:
- 爸爸起头:"地下室住着吃影子的怪兽"
- 妈妈补充:"但它只吃紫色的影子"
- 孩子续写:"于是人们把葡萄汁洒在地上..."
三、电子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
完全禁止Pad不现实,《儿童屏幕使用白皮书》显示:
- 每天30分钟沙盒类游戏有益处
- 《我的世界》建筑创作组玩家空间认知测试得分高22%
- 设定创造任务比单纯限时更有效
我们家约定:周末可以用2小时游戏时间,但要完成指定创作,比如在动森里设计防疫小岛,或者用编程猫制作消毒机器人动画。
游戏名称 | 创造力维度 | 推荐时长 |
Minecraft | 空间建构 | 40分钟/天 |
Scratch | 逻辑创新 | 30分钟/天 |
Toca Kitchen | 组合创新 | 20分钟/天 |
四、记录成长的双向惊喜
玄关挂着"脑洞银行"存钱罐,孩子每完成一个创意作品就投颗纽扣。上周打开清点,发现里面还混着几颗我的衬衫纽扣——原来爸爸偷偷存入了陪玩时的灵感收获。
阳台上的多肉盆栽挂着手写标签:"想象力一号(耐旱)",那是女儿把不同品种按"创造力等级"重新分类。雨水顺着窗格划出深浅不齐的痕迹,像极了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些创造时光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