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策划一个吸引读者的旅游活动
如何策划一场让人舍不得刷走的旅行活动
上周末在社区广场遛弯时,遇见做民宿的老张蹲在桂花树下抽闷烟。原来他花三个月准备的古镇摄影之旅,报名人数还没突破两位数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帮表姐策划的亲子农耕活动,三天就招满五辆大巴车。策划旅游活动这事儿,说难不难,但要戳中人心坎,还真得讲究些门道。
一、找准那群"对的人"
去年秋天帮退休教师协会做银发摄影团时,我们先做了个趣味测试:把西湖十景做成拼图,让叔叔阿姨们选最想拍摄的三大场景。结果80%选了雷峰夕照,这才定下"追光者"的主题。比起拍脑袋决定,不如用这些妙招:
- 画像工作坊:召集10位目标游客,用贴纸共创理想旅程
- 关键词云工具:分析小红书旅游笔记的高频情感词
- 时空定位法:绘制游客24小时行为动线图
传统问卷 | 场景模拟 | 数据来源 |
回收率≤15% | 参与度83% | 《旅游调研新方法》 |
选项固定 | 动态生成需求 | 2023文旅白皮书 |
二、给旅程装上"记忆钩子"
前年帮大学生做的川西徒步,我们埋了三个彩蛋:星空下的藏歌教学、用牦牛粪作画、给每人都发了个转经筒造型的充电宝。结果活动结束后三个月,还能在朋友圈看到那些充电宝的打卡照。
三、把流程做成"故事剧本"
参考过迪士尼的动线设计后,我给亲子活动设计了闯关模式:
- 开营仪式领取"探险护照"
- 每个景点解锁专属印章
- 最终兑换限定版纪念币
就像去年做的江南古镇寻宝,把陈记酱油铺的参观变成解密任务,孩子们为了找线索把晒酱工艺记得比爸妈还牢。
四、宣传要会"挠痒痒"
见过最妙的案例是某滑雪营的预热:每天在公众号更新装备清单,第三天故意"漏"带暖宝宝,留言区瞬间变成经验交流场。关键要把握:
渠道 | 内容形式 | 转化率 |
短视频平台 | 15秒情景剧 | 22.7% |
本地论坛 | 攻略式长文 | 18.3% |
五、让预算长出"三头六臂"
去年帮朋友操盘的露营音乐节,用这三个妙招省下40%开支:
- 与摄影机构置换:场地布置换精修照片
- 招募体验官:用早鸟价抵扣宣传人力
- 异业合作:饮料品牌赞助冷藏箱
记得在农家乐项目里,我们说服养蜂人提供体验场地,条件是在活动手册加上他的蜂蜜订购二维码,结果后续给他带来三个企业订单。
六、给意外上"双保险"
经历过暴雨突袭茶山活动的教训后,现在都会准备B方案锦囊:晴天版和雨天版流程卡、应急物资清单、备用场地联络表。上次海岛活动遇到台风,靠着提前登记的游客才艺库,硬是把滞留日变成达人秀。
窗外的蝉鸣渐渐歇了,楼下传来行李箱滚过青石板路的声响。策划旅行就像煮一锅好汤,火候到了自然香气四溢。下次要是路过中山路的旧书摊,说不定能淘到我们上次活动设计的古城谜题手册——那可是藏着下期活动的线索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