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活动对本地经济的影响有哪些
超市活动对本地经济的影响有哪些?街坊邻居都聊这事儿
老张提着刚买的鸡蛋从超市出来,迎面碰上隔壁王婶:"哎哟张哥,今天超市鸡蛋特价吧?我瞅着大家都往这儿跑。"这话说得实在,咱家楼下超市每逢周末促销,连平时冷清的小广场都能多出十几辆电动车。
一、促销活动像磁铁吸人气
去年夏天家家悦在济南搞了个"瓜分夏日"活动,当月客流量比平时多了四成。这事我还专门查了市统计局的季度报告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
活动类型 | 日均客流量 | 连带消费比例 |
常规促销 | 1200人 | 38% |
主题市集 | 2100人 | 67% |
记得有回超市搞了个"老物件换购"活动,隔壁李奶奶把家里的旧缝纫机都推来了。虽然最后没换成电饭煲,倒是在生鲜区买了三斤排骨——您说这算不算意外消费?
1. 消费习惯跟着活动走
沃尔玛去年发布的《社区消费白皮书》里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76%的顾客会因促销改变购物清单。就像我们家那口子,本来只想买瓶酱油,结果碰上满减活动,愣是凑单买了三包纸巾。
2. 品牌认知度蹭蹭涨
前年永辉在郑州搞的"家乡味道"主题月,把本地二十多家老字号请进超市。做胡辣汤的张老板跟我说,那月营业额顶平时三个月,现在都有外地游客专门来打卡。
二、供应链上的蝴蝶效应
超市做活动可不光是货架上的热闹。去年参加区里商贸座谈会,听了个真事儿:某连锁超市做周年庆,直接带动了三十公里外养鸡场的扩建。
- 本地供应商合作增长量:42%
- 物流配送频次提升:日均+3趟
- 包装材料采购额:环比增长28%
我们小区门口的菜摊老刘最有发言权,超市搞蔬菜节那周,他的菠菜反而多卖了两筐——"好多年轻人超市买了蘑菇,顺道在我这儿捎点配菜"。
三、就业市场的隐藏发动机
上个月超市招暑期工,我家闺女去应聘才发现,光是一个分店的促销季就要新增:
- 理货员:8名
- 试吃导购:5名
- 临时收银:3名
这还没算上活动公司派来的驻场人员。有回跟负责美陈的小伙子聊天,他说旺季时候月收入能过万,比坐办公室强。
四、社区经济的黏合剂
最近发现个新现象:超市活动区成了大爷大妈们的社交场所。上周三上午十点路过生鲜区,五个老太太边挑特价菜边聊子女相亲,最后还约着下午去跳广场舞。
社区居委会的王主任跟我透露,自从超市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后,周边商铺的客诉率下降了15%。要说这事儿也简单,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往超市跑,街里街坊的反而更熟络了。
晚风里飘来阵阵烤面包香,促销喇叭还在循环播放。推着购物车的大姐跟同伴说:"下回带孩子来做蛋糕DIY吧,听说还能用积分换购呢。"收银台前的长龙缓缓移动,每个人的购物车里都装着小日子的烟火气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