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题活动攻略:答题策略分享
最近小区里的张阿姨拉着我问:"小王啊,听说你在答题活动拿了满分?快教教我这些题目到底怎么选!"其实参加这类活动就像炒菜,火候和调料都得讲究。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让分数蹭蹭涨的实战技巧。
一、摸清游戏规则最重要
去年市局发布的《线上答题活动实施细则》明确写着:系统从500道题库随机抽20道,限时15分钟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前5道必答题藏着2道加分题,这可是拉开差距的关键。
- 必答题正确率影响总评系数(0.8-1.2倍)
- 多选题漏选得50%分数
- 同分情况下用时短者排名靠前
二、实战三招鲜
1. 快准稳三板斧
遇到"事项受理范围"这类题,记住李科长说的顺口溜:"三受理四不受理,民生纠纷找对门"。去年参加培训时,接待处的老周现场画过这样的对比表:
受理类型 | 典型案例 | 数据来源 |
行政类投诉 | 拆迁补偿纠纷 | 《条例》第14条 |
涉法涉诉事项 | 法院判决执行问题 | 中办国办《实施意见》 |
2. 时间切割术
参考去年冠军的答题节奏:
- 0-5分钟:解决前8题
- 6-12分钟:攻克难点题
- 最后3分钟:复查易错点
3. 错题反杀秘籍
记得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成便签贴冰箱,比如"复查和复核的区别",我家的冰箱门现在都快成知识墙了。
三、这些坑千万别跳
邻居老刘去年就栽在"看起来都对"的选项上。比如这道题:
"人可通过哪些渠道提出请求?①走访 ②书信 ③电话 ④网络"正确答案是全选,但很多人漏掉电话渠道。其实《工作规程》2019年修订版专门增加了电话受理渠道。
四、装备也很重要
我习惯把《法律知识手册》和《案例汇编》摊开放在手边,遇到拿不准的马上翻。去年决赛那道关于时限的题,就是现场查资料确认的。
事项类型 | 办理时限 |
普通件 | 60日 |
紧急件 | 15日 |
最后提醒大家,答题前记得关掉手机通知。上次小李正做到关键题,外卖电话进来直接超时了。现在他家的外卖收货人名字都改成"请放门口"了。
窗外的知了又开始叫了,张阿姨说晚上要带着答题笔记来我家对答案。要不咱们泡壶茶,把那些难啃的条例再捋捋?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