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销活动中的竞品分析技巧
采销活动里藏着的小秘密:竞品分析这样做才有效
老张上周在超市粮油区转悠时,发现隔壁摊位的老王突然开始卖有机小米。三天后,自家货架上的五常大米销量就掉了两成。这个场景像极了我们做采销活动时,竞争对手冷不丁甩出个促销王炸的场面。
一、菜市场大妈都懂的竞品观察法
我家楼下菜市场有个李婶,总能在当季蔬菜上市前三天调整进货量。有次我问她诀窍,她指着对面摊位说:"看见老刘家泡沫箱上的水珠没?这两天他进了三箱春笋,箱底水渍比平时多两指宽。"
- 现场侦察四要素:
- 价签更新频率(每天/每周手写改动次数)
- 堆头造型变化(金字塔型变瀑布型可能有促销)
- 购物车停留时长(顾客在竞品区的平均停留时间)
- 员工动向(理货员突然集中补货某个品类)
1.1 看得见的战场数据表
观测指标 | 自家数据 | 竞品A | 竞品B |
价签更换周期 | 3天/次 | 每日更新 | 每周固定 |
堆头调整频率 | 大促期间 | 每3天换造型 | 配合节气 |
二、藏在收银小票里的玄机
便利店王老板有招绝活:定期收集顾客丢弃的购物小票。有次他发现竞品店突然多了某品牌酸奶的空盒,第二天就调整了冷藏柜布局。"小票上的商品组合会说话"他神秘兮兮地说。
2.1 三个必须盯紧的数据源
- 电商平台价格追踪(每小时抓取对手页面快照)
- 社交媒体促销预告(竞品公众号提前48小时内容)
- 物流车辆出入记录(仓库区货车进出频次监测)
三、给竞品画个"消费心电图"
服装批发市场的陈姐有本泛黄的笔记本,记录着隔壁档口十年来的爆款规律。她发现竞争对手每逢单数月会推基础款,双数月必出设计师联名。这种周期性规律比天气预报还准。
分析维度 | 实操案例 | 效果验证 |
价格弹性 | 食用油降价5%时竞品反应时间 | 24小时内跟进 |
库存深度 | 通过促销商品补货速度倒推仓储量 | 准确率78% |
3.1 别忘了给数据穿衣服
家电卖场的小杨发现,单纯对比价格就像只穿内衣出门。他给数据套上三件套:历史促销对照表、消费者评价词云图、物流时效对比卡。某次竞品突然提前三天开启空调促销,他立刻意识到对方可能在清库存。
现在走到超市粮油区,老张会特意留意价签边角的折痕深度——那往往暗示着即将到来的价格调整。而隔壁老王最近也开始数着老张家堆头前掉落的价签数量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每个细节都可能是破局的关键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