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子人手把手教你画蛋仔派对皮肤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数位屏上画到一半的蛋仔皮肤发呆,咖啡杯早就见底了。突然想起来上周还有读者在问"本子人到底怎么画蛋仔皮肤啊",干脆爬起来把这些年接商稿攒的经验都倒出来。先说好,这可不是什么正经教程,就是老画师边喝啤酒边唠嗑的那种野路子教学。
一、准备工作比画画还重要
去年接网易外包时,甲方爸爸返工三次就因为我没搞清基础设定。后来学乖了,现在每次动笔前必做三件事:
- 把游戏里的皮肤图鉴翻烂:特别是最近半年新出的款式,观察官方配色规律。比如今年春节系列都带渐变金边
- 建立素材库:我的文件夹分类是这样的
01_线稿参考 02_配色方案 03_材质表现 04_废案存档 - 数位屏贴便利贴:写着"蛋仔头身比1:1.2""默认表情保留"这种容易忘的要点
1.1 软件选择玄学
别信那些必须用PS的鬼话,我现在70%的商稿都是用CSP完成的。不过有两个功能必须确保:
- 能画矢量线条(改线宽不崩溃)
- 支持图层混合模式(画金属质感全靠这个)
二、从橡皮糖到精致皮肤的全过程
上周带新人时她总抱怨"明明按教程画的,怎么就像同人图不像官方皮肤",问题其实出在流程上。官方画师私下传授的秘诀是:要把蛋仔当三维模型来思考。
2.1 灵魂线稿阶段
我的草图层永远乱得像车祸现场,但有三条铁律:
- 基础圆形必用工具绘制(别徒手画,会歪)
- 五官定位线要超出头部(后期擦除才有立体感)
- 所有配饰单独图层(甲方要改蝴蝶结时你会谢我)
最近发现个小技巧:把草图透明度调到30%再描线,成品会莫名有官方那种干净利落的感觉。可能因为下意识修正了抖动线条?
2.2 上色就像叠buff
去年画的赛博朋克系列被玩家说"塑料感太重",后来研究出分层上色法:
- 底层:平涂基础色
- 中间层:正片叠底画阴影
- 表层:线性减淡加高光
重点来了!蛋仔皮肤特有的果冻质感要靠这两步:
- 在边缘内侧画1px浅色描边
- 用喷枪在底部轻轻扫一层补色
三、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细节魔鬼
凌晨四点突然想起还有个致命细节没说——动态适配。去年有个皮肤因为耳朵画太大,实装后跑起来会穿模,被玩家骂惨了。
部位 | 安全范围 | 常见雷区 |
头部装饰 | 不超过原直径1.3倍 | 鹿角容易超出碰撞箱 |
背部组件 | 厚度<0.5个头宽 | 翅膀折叠状态要测试 |
还有个冷知识:官方皮肤默认会预留15%透明区域,方便特效组后期加粒子效果。我通常会在涂层最上面建个"特效预留"标记层,用30%透明度的骚粉色乱涂几笔。
3.1 交稿前的自杀式检查
每次交稿前我会像个变态一样做这些事:
- 把画布旋转45度看结构有没有崩
- 缩略图模式检查色彩平衡(像手机图标那样小)
- 用色相饱和度工具猛拉滑块(颜色不分离就完蛋)
有次凌晨五点发现配色和某竞品皮肤撞车,赶紧重画了配色。后来听说甲方确实会用查重软件...现在养成了交稿前必搜图的习惯。
四、接商稿的生存指南
最后说点实际的,怎么让作品看起来"值钱"。有次报价800被砍到300,后来才知道问题出在展示方式上。
现在我的作品集必定包含:
- 三视图(哪怕甲方没要求)
- 配色方案Pantone色号(显得专业)
- 应用场景mockup(游戏内效果预览)
对了,最近发现甲方特别喜欢在需求里写"要适合短视频传播",后来我都在设计里藏彩蛋——比如画个会随着抖动变色的领结,或者眨眼时有特殊光效。这些小心机让报价成功涨了40%。
咖啡机又开始咕噜咕噜响了,窗外鸟都叫了。其实画蛋仔皮肤最关键的还是得玩透这个游戏,我电脑里现在还存着300多张游戏截图。上次画校园主题系列时,特意去游乐场坐了十次旋转木马观察光影变化——结果晕得差点把线稿画成抽象派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