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举活动新手必看:避开那些年我们都踩过的坑
最近茶馆里总听见有人打听科举考试的门道,张秀才家的三小子前儿个在县试里把《论语》章节背串了行,结果被学政大人用朱笔在卷子上画了个大红叉。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些新鲜举子最容易栽跟头的七寸处。
一、科举这盘棋怎么下
别看现在茶馆说书先生把科举讲得跟神仙斗法似的,说到底就是读书人十年寒窗换三天考场的买卖。从童试到殿试拢共五道坎,比咱家后山的十八弯还磨人。
1. 童试三连环
- 县试:每年二月开锣,得找五个街坊作保
- 府试:知府大人坐镇,廪生作保翻倍
- 院试:学政亲自把关,考过了才配叫秀才
二、新手七宗罪
去年江南乡试放榜时,有个愣头青在墨卷上写了句"此处应有掌声",这事儿在《南闱纪事》里记了足足两页纸。
1. 读书读偏了
隔壁王二麻子家的公子,把《孟子》当话本看,结果院试碰上"君子三乐",愣是答成游山玩水的趣事。
误区 | 正确打开方式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
死背《四书集注》 | 结合《朱子语类》理解 | 《科举备考实录》 |
忽视诏诰表 | 每日练半篇时务策 | 《明清公文范例》 |
2. 考场现形记
记得带上特制考篮,去年有个倒霉蛋带着会响的竹篮,被当成夹带拖出去打了二十板子。考场发的稿纸千万别弄混,有人把草稿当正卷交,字写得再漂亮也白搭。
三、老举人的锦囊
李翰林当年在国子监说的法子最管用:把《钦定四书文》拆成二百个小题,每天随机抽三个练手。练到看见"子曰"就能条件反射接下文,这才算入了门。
- 辰时:经义背诵(重点看《大学衍义》)
- 午时:时政策论(参考《皇明经世文编》)
- 戌时:模拟写作(限时完成完整考卷)
四、那些要命的细节
考篮里除了文房四宝,记得塞块油布。嘉庆六年的应天府乡试正赶上暴雨,多少人的卷子成了水墨画。还有那个要命的避讳字,前朝有个考生把"玄"字少写一点,直接断了功名路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科举这事儿就跟熬老火汤似的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昨儿个路过贡院,看见新贴的楹联写着"三更灯火五更鸡",倒是应景得很。诸位且把这份备考指南收好了,来日放榜之时,盼着能在杏园宴上喝诸位的及第酒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