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节日有哪些特色活动
道教节日的烟火气:那些藏在香火里的热闹事儿
老张头常说:"咱们乡下的节气跟着神仙走。"这话不假,在皖南的青山坳里,每逢二月十五老君诞,村口那株百年银杏下就支起八仙桌,摆上三牲六畜。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短视频,老人家们却认认真真给八卦炉模型插香,青烟袅袅里混着艾草糍粑的香气,这就是道教节日最地道的模样。
一、神仙过生日到底有多热闹
王婶子在庙会上支的糖葫芦摊子,每年就指着这几个大日子。她说玉皇诞要比过年还忙活,正月里刚歇下的舞龙队,初九那天准保重新披挂上阵。您瞧:
1. 上元节的三盏灯
正月十五的青云观,天还没擦黑就挤满了人。三官殿前的柏树上挂满莲花灯,仔细看会发现灯穗子都打着特殊的绳结——这是要给天官老爷的"眼线"指路呢。去年观里新来的小道士偷偷跟我说:"其实灯油里掺了松脂,这样烧得久,香客看着也欢喜。"
- 头灯要供在三清像前,得用棉线灯芯
- 水灯放在放生池,竹篾扎的才不沉底
- 地灯插在后山小径,说是给游魂照个亮
2. 腊月二十三的糖瓜祭灶
我家隔壁的李奶奶,年年这时候都熬麦芽糖。她说灶王爷吃了黏嘴的糖瓜,上天述职时就只说好话。有年我亲眼见着她把糖瓜在灶台上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,这讲究连《道藏·祭灶科仪》里都没写。
节日 | 时间 | 核心意义 | 当家活动 | 必吃食物 |
玉皇诞 | 正月初九 | 敬奉天地主宰 | 舞龙接驾、诵《高上玉皇经》 | 九层糕(取"步步高升"意) |
老君诞 | 二月十五 | 纪念道祖诞辰 | 八卦炉焚帛、义诊施药 | 艾草团(青绿色象征生生不息) |
三元节 | 正月/七月/十月十五 | 天地水三官考校 | 放河灯、斋醮大典 | 三色汤圆(白红绿应三官色) |
二、城里城外过节大不同
去年重阳节在武当山金顶看日出,晨雾里乌泱泱全是插茱萸的游客。可下山时走岔了路,撞见山下村民在古银杏下摆流水席,八十岁的孙老爷子端着菊花酒说:"我们这儿登高是往谷底走,这叫接地气。"您说有趣不?
1. 宫观里的正经排场
北京白云观的中元法会,经坛要摆七七四十九张黄绸案。去年跟着做义工的刘姐说,光叠元宝就得用三种不同尺寸的黄表纸,最大的那个得写上先人生辰八字。她悄悄告诉我:"其实香灰也有讲究,檀香配柏叶灰最能通鬼神。"
2. 乡野间的活泼劲儿
江西龙虎山脚下的村子,三月三要比城里热闹十倍。家家户户把竹筛子染成八卦图案,装上艾叶、菖蒲挂在门头。去年我看张阿婆用糯米粉捏了个巴掌大的天师像,蒸熟了直接供在灶王爷旁边,这混搭风估计能让正经道士哭笑不得。
三、藏在节气里的养生门道
青云观的陈道长总在冬至日送人自制的"阳生符",说是这天画符最能补阳气。不过我看他送符时总要叮嘱:"记得配着当归羊肉汤喝。"后来翻《云笈七签》才知道,冬至服饵本是古法,这道长倒是懂得与时俱进。
庙会上的糖画摊子,清明前后总会多出几种花样。李大爷用麦芽糖能画出七十二星宿,小孩举着角木蛟、亢金龙的糖画,还没走到山门就舔得只剩根竹签。这场景,《岁时杂记》里可不会写,但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。
远处传来重阳法会的鼓乐声,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提着竹篮走过,篮子里新采的茱萸还沾着露水。石板路上零星落着金黄的银杏叶,香炉里升起的烟柱被山风吹散,混着山脚下刚出笼的桂花糕香气,渐渐飘向更远的峰峦。
网友留言(0)